這是因為剛剪去一頭長髮的我一到家
就看到了一直很喜歡的水瓶鯨魚的作品.....
水瓶鯨魚的作品引用自此
這張圖片一看,根本就是在指我嘛!!!!!我的標準服+髮型!!!!!
如果不是去參加「明星臉」大賽,沒有任何女孩希望自己和別人相似。
藝人名媛最恨在公開場合撞衫,憂心媒體評比下,自己品味顯得太通俗;一般女孩,最討厭被說被說像某某人或某某人,除非某某人是自己鍾情的明星、當紅的偶像,才會半掩琵琶半遮面、笑顏足開。
在情人眼底,所有的女孩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在時尚潮流,所有的女孩都渴望自己獨樹一格。
這世代,有些美麗時髦的台北女孩卻不一樣。
某夜,去東區參加一個時尚派對,聽見幾個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孩說:「每次化妝出去玩,就好害怕自己搞成東區妹?」
東區,是指台北101大樓以西,忠東孝東路、安和路一帶充滿百貨公司、精品、美食和夜店集中的繁華都會區。
「什麼是東區妹?」我好奇地問。
「就是打扮得一模一樣的女生。」女孩們異口同聲:「每個女生都是苗條身材、棕色長卷髮、衣服都是服飾店櫥窗配套的,假睫毛一定帶兩層、妝都畫得很完美,真懷疑男人們可以認得出來嗎?」
女孩們說得義憤填膺,我卻笑出來,好奇問:「那西區妹呢?南區妹呢?」
台北西區,指的是西門町附近的商圈;南區,是台灣大學、師範大學的學生地帶,也是一個熱鬧繁華的區塊。這些區域都是逛街購物、享用美食、充滿夜店的去處。
女孩們想了一下,皺著眉頭:「西區妹和東區妹比起來,衣著很少是名牌,廉價一點,配件太多,就是什麼流行的都穿在身上,雜七雜八;南區妹,學生氣味比較重,雖然氣質不錯,可是不太會打扮,常常看到一堆穿運動褲就在街上走的。」
這番言語說來,她們還是崇尚東區品味嘛。
「才不要!」女孩們異口同聲說:「那,簡直像穿制服。」
說到穿制服,讓我印象深刻,是第一次到日本旅行,我才真正感覺什麼叫做制服呢。日本是個民族性奇特的國家,特別講究社會協調性、合群性,或許是因為他們的大企業多過中小企業,企業要求員工的服從和群體性。因此,連流行服裝趨勢,都有某種「公司體」的規範,OL下班後的衣著,也變成某種制服。
那時候我笑稱,日本只有三種制服:(一)學校制服(二)公司制服(三)流行制服。前面兩種是因為有規定,無法抗拒;沒想到女孩有一天可以自由選擇,「流行」竟變成「某種不成文規定」只要媒體時裝雜誌報導什麼色系的服裝、樣式、髮型,幾乎可以在日本大街小巷、地鐵電車看到每個女人或女孩,通通規矩地穿著深淺不一的同樣色系服裝、畫著相似的妝、留著類似髮型。非常詭譎。妳看過整個新宿、涉谷車站充滿穿著米色系女孩嗎?或土耳其藍色系的女孩嗎?我真的看過,嚇傻了。
曾幾何時,台北東區妹也變成另一種日本妹。
「妹」是這幾年的台灣對女生的流行稱呼,正妹、辣妹、歪妹、胖妹等等等。
派對的女孩們,此刻特別強調他們不喜歡東區妹的原因:「東區妹,是打扮得都很漂亮,揹著名牌包包,穿著也時尚,可是超沒個性啊!花瓶一樣!有時候,我們反而覺得西區妹好玩一點,至少個性鮮明、直接直率;南區妹,清新。那種貼了兩層假睫毛的女生……卸妝後,很可怕吧?!」
「所以呢?妳們希望被男人認為是什麼樣的妹?」
女孩們面面相覷,一個染著金髮的女生終於說:「算了!管她是東西南北妹,只要是正妹,男人都愛。」
我即刻笑出聲。
世界上最心酸的,不是我再也不會談戀愛,
而是喪失義無反顧的力氣去愛。
---------------------------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水瓶鯨魚
已經想不起來第一次看她作品是什麼時候了
國中還是小學吧
那時候家裡裝了網路 全班同學可能只有我家裝網路的時代
還是新興創作者的她 名氣沒有那麼普及
我還在賣一堆貼紙耳環的郵購上面買過她的書
對她的作品一直有一種着迷的感覺吧
小小年紀對於内容有著 慾望城市(Taipei Version)的作品
是一種夾雜著害怕、期待、勇敢的複雜情緒
結果我漸漸長大
還是像魔咒一般走向東區女的生活....
1 則留言:
這麼巧
我也很愛水瓶鯨魚耶
以前常買她的書說
ps 我喜歡你的短髮^^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