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捕鯨vs反捕鯨

已經是老梗的議題,昨天在上「食料經濟學」的時候,
老師給我們看了由NHK拍攝的「クジラと生きる」
覺得整部片實在是ridiculous!!!


先承認我吃過鯨魚肉~
我吃的還是鯨魚肉生魚片。

你要問我味道的話,
說實話很好吃>////<

鮮美的 肥厚的 都無法形容它美味的程度
如果你吃過上等的黑鮪魚,
那鯨魚肉的口感比它在好上很多很多倍~


雖然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說:
「鯨魚跟我們一樣是哺乳類
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唷」

但是在讀語言學校的時候
跟朋友在相撲力士愛去的店裡吃了鯨魚生魚片。
還是馬來西亞同學推薦我吃的Orz




大學的時候台灣突然吹起一陣愛地球的熱潮
大家會開始關心汙染的議題
然後享受著一種「樂活」新生活。
所以當時老師問我們對於捕鯨魚的看法的時候
我只覺得,不吃應該也不會死吧?
這話題討論的意義在哪??






這部片是在討論到底該不該捕鯨魚。
但兩方在我看來都有點不可思議....


*先從反捕鯨開始說吧!

一群熱愛海豚和鯨魚的人士們
為了向全世界揭發日本人殺鯨的樣貌而到了日本。
其中有學者、醫師、律師等等的人,
主要以澳洲人為首。

對方將日本人捕殺鯨魚的過程拍了下來
然後上傳到youtube
同時也拍了歐美人士在觀看鯨魚被殺過程中流淚的樣子。


*捕鯨的日本人

影片中拍攝了一群主要以捕鯨過日子的漁夫
它們有的事祖傳事業
好幾個世紀以前就是在捕殺鯨魚的漁夫了~

拿出歷史文物來看,
姓氏為脊古、遠見、由谷的人們,
祖先的行業就是在圍捕殺鯨魚。

對老一輩的人來說
吃鯨魚補身體,就是它們的價值與常識。




現在要來說說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了!

1、歐美人在前去拍攝影片的時候,
是採用人海戰術。
一次十個人包圍一個漁夫 然後拍攝他。
日本人是比較害羞的民族,遇到這情況 對方又都是金髮藍眼
自然而然就會閃躲。
這時候我聽到洋人用英文說:「你為什麼要躲?這不是你的文化嗎?是你的文化幹嘛害怕!」
然後影片上一直聽到日本人跳針一樣地一直說:「你們要幹嘛 你們要幹嘛」

有個日本人出來說:「walk!walk!」 
我想他其實想說:「滾吧」

後來有鄉公所的人出來協調,
聽見洋人們說:「這裡是國家的地方不是他私人的地方吧~」



2、捕殺鯨魚的過程真的很殘忍,我看了也覺得膽戰心驚
他們是用魚船隊形  從鯨魚的後面發出聲響
然後把他們感到預先設好的死胡同裡
用神怪故事裡面會拿的那種大叉子把他們插死!!

這影片一傳到youtube上面
馬上引發一片撻伐的聲浪
不過日本政府還沒有馬上做出決議
反捕鯨人士又有下一波動作

他們在漁夫的車子附近埋伏
然後團團包圍住他的小貨車
讓魚夫連車子都沒辦法開
這時候竟然有人拿出一疊鈔票
然後把他攤開扇子那樣 拿給魚夫說
我給你錢 這裡十萬日圓夠嗎  跟你買一條海豚 求你放過他(英文)
這時候魚夫拿了手機播給朋友說:「走開的英文怎麼說」

挾持了老半天
最後魚夫報警了
警察來了之後  
雖然洋人們不在包圍魚夫
但也因為天黑今天無法補魚了



3、中間有一段影片是NHK隨他們出海捕鯨魚的畫面
一開始鯨魚們逃出魚夫們的船隊
有個魚夫竟然說:「很聰明嘛!不過這時候就是在比智慧了」
坐在日本人的地盤我不敢說什麼
但我內心真的在大喊:「WHAT!!??」

比智慧!?這是什麼鬼玩意
這種沒良心的話你說得出口


4、一個老魚夫補完鯨魚之後會去給老朋友送鯨魚肉
主持人問他的朋友「他每次送來給你感覺怎麼樣」
「我很感動,能夠吃到這麼營養的食物 並且有個老朋友能夠互相關心」
然後旁白說:「これは人と人の縁」

我都不用翻譯你都知道他在說什麼了
就算不用送鯨魚肉也能持續關心啊

照著理論,我叫PIZZA外送也是充滿了愛與和平吧~


5、片中有去訪問一位魚夫,
他覺得反捕鯨團體的指控有點不正確
畢竟他們也不是隨意的亂補,
聽起來好像是隨心所欲的殺人一般。
他說他們這份工作也不只是為了自己
還有身旁所有的人 甚至是為了全國人民而做的。


6、魚夫們在路旁的時候
有名洋人女子走過去就在他們的面前
對他們大喊:「Killer!」
「Killer!」
持續叫囂,挑釁意味十分濃厚



來說說我的感想吧
我覺得整部片怎麼看都是文化的差異

或許在歐美這種方式是抗議跟社會運動的風格吧
但在亞洲  這樣誰受得了....
而且雖然捕殺鯨魚的過程很殘忍
難道補其他魚類不殘忍嗎?
魚離開水面的感覺是不是就像我們人類把空氣給抽光
然後窒息而死的感覺呀...

殺牛 殺豬 殺羊感覺也是一樣殘忍吧

這不就跟《孟子》裡面的梁惠王一樣嗎?
王說:「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看到牛發抖的樣子而換把羊變成了「代罪羔羊」

孟子不也說了:「見牛未見羊也」

所以雖然覺得殺鯨魚很可憐
但吃肉本身就是一個殺生事情吧!
保了鯨魚 難道牛羊就不可憐嗎



另一方面來說,雖然的確鯨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也是過去幫助日本度過辛苦日子的重要工程
但現在飲食種類這麼多元
也不是非吃鯨魚不可吧!?

硬要堅持這是文化的話
跟韓國人吃狗有什麼差別
他們也是為了禦寒而衍生的文化習慣
之前我問過韓國朋友,你們真的都吃狗肉嗎
他回答我說:「吃的狗不是家裡的那種狗,是專門養來吃的」
我想大概就跟養豬 養鴨 養雞一樣吧

所以可以理解傳統農家人不吃牛的感情了吧

唉唉

聖經裡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所以在這個肉食世界裡
沒有人有資格去批評別人


唉唉



若是從稀少物種的角度來說
我覺得保育的確是必要的!!

可惜的是,整部影片看下來
雙方一點共識也沒有。

【影記】軽蔑

輕蔑這兩個字,你會聯想到什麼?
高良健吾和鈴木杏兩人主演的電影
劇本是來自芥川賞作家中上健次的作品~


導演是『余命1ヶ月の花嫁』の廣木隆一
中文好像是翻成「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




看一下預告片吧?
我是某天上學的路上
在電車上看到他的預告片
就覺得很被吸引
加上電影的海報拍得很有感覺
(是我喜歡的蜷川實花♥)

這部片是限制級,
但有太多我沒想到會有的鏡頭。

--------------------------------------------------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慎入!
--------------------------------------------------




故事是在說一個遊戲人間的男人  和一個在牛肉場跳鋼管舞的女人

「二人なら、幸せになれると思った」
(我曾以為只要兩個人就能幸福)


男人帶著女人回了老家
向父親開口要了住的房子。

原來男人的父親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只是當男人開口向家人提起要娶女人回家時
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了。


女人的工作,是一個永遠也也抹不去的記憶。
儘管她從未出賣自己的肉體,
卻仍就逃不了這被輕視的命運。
所以男人們垂涎著她的肉體,
完全忘記她的職業的話,其實跟一般的家庭主婦並沒有兩樣啊~


男人,
當他以為有了真愛就能好好度過一生
才發現年少時的輕狂種下了註定不幸的命運。
欠了一屁股的債,
然後...走上一條不歸路。


當男人向父親跪求後失敗,
夥同朋友們去搶劫小酒吧~
當然這種店通常都是道上兄弟開的
義氣相挺的朋友們 就也這樣~被捲入了風暴之中。



這部片其實跟我期待的落差有點大。
看完電影後去書局翻了小說,
小說的架構完整許多,
前因後果也寫得很詳細,
連景色的描述都能打動人心。

我的感想是:
這部片是「社會學角度的古惑仔電影」。


如果兩人是像Bonnie and Clyde《我倆沒有明天》的話
還能有種共患難浪跡天涯的感覺
但劇情就像是孩子的鬧劇
值得我們省思該如何好好教育孩子不走上這條偏差路。

誰叫他電影預告片寫著「世界は二人を愛さなかった」
害我期待錯方向了
但也有可能不常看電影 不常用社會學或心理學想事情的人
會覺得很不錯吧
(我完蛋了啦~
這不就跟一些人看電影會一直說 
「噢這動畫好假」 「這鬼演技很爛」  
這種討厭鬼是同一種人嗎!!!)





這次買預售票的贈品是
蜷川実花的post card唷


電影結束後,戲院請大家填寫感想然後可以放在海報上面





有人說感動到哭了
有人說謝謝導演
有人說高良健吾很帥 (我覺得這種評價實在是令人無言...)


我那天看的場次 好多都是50歲以上的男子
大概是因為平日的關係吧?
而且去看的人很少
我想應該只坐了3分之1





首映結束後還有演員的座談會
他們的簽名放在 角川新宿戲院~


電影結束後我看到演員名單上面有:
蒼井そら(蒼井空)三個字
印象中她是AV女優
(因為我以前老是搞不清楚蒼井空or蒼井優)
常常被男生唸一頓~~所以印象很深刻


回家之後上網搜尋到了蒼井空的twitter
她還用英文寫唷
(具她本人說法是外國讀者很多)
就在我按下follow之後,
旁邊出現了一句話You follow an account that follows @aoi_sola
結果是蓮舫大臣耶~

有在追蹤蓮舫的推特已經一段時間
但沒想到會跟蒼井空有連結

我朋友問我是什麼意思我還亂下結論說:
「意思大概就是說政界和AV界密不可分吧」

以上純屬玩笑~~

這次電影的海報系列都是由我很喜歡的蜷川實花所拍攝的
就不得不題一下她的PHOTOBOOK
前陣子買了她的書 裡面有一張照片讓我真不知道要
覺得「很榮幸」還是「很傻眼」
就把它歸類在「很懷念」好了!!!




朋友啊~
這也是一門藝術呢!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影記】 Paradise Kiss

沒看過漫畫,完全是看在男的帥女的美,
兩個人又都是明治大學的前輩的份上,
一上映就跑去看了!





先看一下預告片吧!?

故事劇情是在說
早坂紫(北川景子)是一個因為父母的期許而每天努力讀書的名校高中生。
但因為無論多麼努力成績都不理想,而開始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產生了些許的懷疑。

某天一個她在路上被搭訕,原來是一個叫做Paradise Kiss的工作坊,正在尋找符合自己畢業公演model的對象。
以成為專業設計師為目標的專門學校學生小泉喬治(向井理),
讓一開始感覺到非常困擾的女主角,最後打開心房接受這群夥伴,
並著著自己的路往前邁進。


-------------------------

接下來內容恐涉及劇情,慎入!

-------------------------



這部片一如日本片的風格:會在挫折中爬起來然後向前奔跑
但因為穿插著學生的困擾、
家人與朋友之間的衝突
從疑惑到找到自己的方向

仔細想想,這不也是我們一直在重複的過程嗎?


電影中透過設計師的朋友(一個喜歡女裝打扮的男人:伊莎貝拉)
點出女主角是設計師的繆思女神。

對很多藝術工作者來說,
繆思除了是他們的愛人,更是他們靈感的泉源。

在看電影的當下,我聽到Muse就覺得浪漫到不行;
但回到現實,畢竟我也不是專業藝術工作者,
我甚至會懷疑說,繆思真的存在嗎?
一種不僅僅是愛,而是一種複雜而不可分割的情感
你聽過哪些真實繆思的故事嗎?
我得不浪漫的承認,身邊的人都沒有這樣的故事。
硬要說的話,我聽過林懷民老師是蔣勳老師的繆思
(大師們對不起,我真的聽別人這麼說過)


片中有一段是女主角抱怨說家人對他的教育模式,導致她如何如何
結果男主角想用激將法
於是將她載到love hotel
用著不屑的語氣對她說   
「我一點都不會想要用一個沒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來當模特兒,既然如此就讓我OOXXX留作紀念吧!」
                                                  
↑↑↑

在這裡日文竟然是用:「記念に一発やって終わりだ。」


真是難以形容我內心的震驚


好吧~話說回來,在這個時候
女主角的回話竟然讓我有點想哭

「全国でも有名な進学校の制服。私がどれだけ頑張ってこの制服を手に入れたと思ってるの
この制服が私のプライド。あんたなんかになめられる覚えなさい!」



這句話聽起來也很諷刺
若從神的觀點來看,
這樣的人大概是失敗的吧?


也許,的確什麼都不懂
什麼也不會



但卻是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得到的結果。

女主角回憶,小學的時候去考名校的入學考試
結果沒考上的她,在下著大雪的日子裡
媽媽沒有牽著她的手 而是一個人走在前面
望著媽媽落寞的背影
成了一生永遠的記憶。



我忍不住想起來當年去衛理女中等抽籤的事情
大家都經過了考試才取得抽籤的資格
還沒走出校門  有好幾個女孩嚎啕大哭

我是因為當時時雨中學也合格了
所以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

現今回想起來
當時我該感謝的,
是我的家人們,沒有在那一刻把我一個人扔在後頭。



而這也忍不住讓我聯想到考上研究所的事情
→延伸閱讀: 《那些值得的眼淚

也許對其他人來說,這根本沒什麼
"但對我來說,這是我的pride!"
"自己經歷了可以說是痛苦過程而得到的結果"
女主角的話真是深深說到我心裡~





故事最後
還是一如日劇的風格

家人們終於明白價值的意義
然後溫暖的愛與包容

夢想最後終得實現
而愛情也在謎團之中豁然開朗



結局聽起來有點老梗
但追求人生理想路的過程中
夾雜著青澀的戀曲  破繭而出的疼痛
再回頭看也覺得「天涼好個秋」了吧!?





看完這部片突然覺得很想談個戀愛
 因追尋夢想而閃閃發亮的自己
我已經被劇中 fashion的功力給深深催眠(笑)
而且也好想要買裡面的禮服回家
尤其是最後一套寶藍色的禮服啊






這次的預售票有分兩種版本
一個是和便利商店Lawson合作的 電影票+DVD
一個是買電影票送資料夾


但因為日本的DVD拿回台灣的機種不能播放
所以就選擇資料夾的那種系列啦






得到的資料夾是左上角的那種唷^_^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一句電影裡面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あいつに出会って知った。夢を叶えるのは、才能じゃなく情熱なんだ― 」
(和那傢伙相遇了以後才知道。實現夢想靠得並不是才能,而是熱情呀!)





電影的官方網站: http://www.parakiss.jp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東日本大震災&trauma

昨天在學校聽了大師Bessel Van der Kolk的演講。
海報上寫著:「東日本大震災とトラウマ---その支援と回復に向けて」
看來是要講解如何協助治療他們的心理創傷吧?


大學的時候學過很多關於心理創傷(trauma) 像是PTSD等等的東西
但能夠聽到外國人親自講解,並提供諮商過成的影片這還是頭一次。

翻譯的老師看起來也很有來頭:へネシ―澄子(Sumiko Hennessy)
也是在Social Work屆佔有不小的分量。



演講一開始
powerpoint上面秀出了一張圖片
上面寫著:


「子ども叱るな
   来た道だ
 年寄り笑うな
   行く道だ」


別責罵孩子,這不正是你走過的路嗎?
別嘲笑老人,這將是你會走上的道路呀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什麼正確的翻譯,還請大師們幫忙指正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案主的時候,
我們都得試著去感同深受。


由於此次前去聽演講的對象無受限
裡頭有專業助人者、一般的人士、學生皆有
因此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心理學及腦部的介紹
不過仍有一些敲醒專業人士的小提醒~


他提到說現今很多專業助人者因為已將工作熟練化
反而很容易忽略案主的肢體表現
一個眼神  一個手勢 都可能是最關鍵的地方

他說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對身體做一些描述
看來我們得偶爾去看看能劇 又或者讀些莎士比亞
才能讓我們不忘記這些細節呀(筆記!!)



***
Kolk老師說當助人者在進行諮商時,
需試著提問讓案主回響災害發生時的記憶。

但大多時候,
案主們都會回答「我不太有印象」
又或者
「我只記得很可怕」

當下的恐懼與害怕已讓他們的大腦暫時失去功能
此時助人者可以試著用手指來喚醒他們大腦的tempo

左右擺動,並請案主的眼球跟著左右移動
在此同時,持續性地詢問案主有關於災害的情況。


即使你聽到很悲慘的故事,
你也無須說:I feel so sorry for you

只需要持續地擺動你的手指
並幫助案主回憶。





***
Kolk老師提到在做助人服務時
案主本身的文化背景是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環
像是日本有傳統的武士道精神
一些國家尊崇著佛祖
運用這些深層的文化 能夠喚醒他們體內的力量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像是瑜珈、劍道
都是能夠改變大腦的運作機制
像瑜珈從呼吸開始就能夠感受到」
我自己本身也很喜歡瑜珈
除了伸展筋骨,也同時能在過程中得到一種寧靜

「所以我們需要電影院和藝術」
我想這也是衍伸出藝術治療的原因吧!?
來日本之前也有考慮過要到歐美攻讀藝術治療
哪天我存夠錢了說不定還會去
畢竟跟藝術扯上邊的  都不便宜呀



當天分享了許多案例
其中讓我很印象深刻的是
當案主因為回憶而感受到痛苦時
助人者建議他將手指彎曲 輕敲鎖骨的位置
真的幫助他緩和了情緒

這一個畫面出現時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敲了起來
就連我也不例外。。。
哪天我心情不好 要火山爆發時不知道適不適用(咦?)


***
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To feel what they feel
  To know what they know.」
這雖然是助人者的亙古定律
但卻是我們永遠不可忘記的經典呀!
這不也呼應了最開始的那句日文嗎?

「子ども叱るな
   来た道だ
 年寄り笑うな
   行く道だ」



*僅以此篇網誌向深受PTSD所苦的人們獻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