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6日 星期四

《遠見》專業經理人 向外商說「不」

  以往,台灣最優秀的人才,

都嚮往進入外商企業工作。

  

外商對薪資福利和人才培育的投資,

讓本國公司難望其項背;

但曾幾何時,

外商的光環不再,

專業經理人的前途也混沌不明。



  六十四年次的余俊宏,

1999年服完兵役之後,

就進入瑞典商易利信(Ericsson)工作。

後來易利信將手機部門賣給新力(Sony)後,

他順理成章成了新力易利信(Sony Ericsson)的一員。

六年下來,現在已經是個中級主管了。



  「其實當初沒想說一定要進外商工作,」

余俊宏笑著說,

只是當初在應徵的時候,一份工作居然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

通過四、五關的考驗。

他想,這麼難搞的公司,

背後一定有很好的訓練及制度,

「讓人感覺未來應該會得到比較好的照顧。」



  頂著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的學歷,

在外商的路走到現在也算順遂。

但是余俊宏對自己在新力易利信的下一步,

竟充滿了不確定與茫然。

這六年多以來的外商職業生涯,其實是點滴在心頭。





外商退燒 「銷售員」有責無權

  「外面的人看我們外商是大公司,

但其實我們影響力還是有限,」余俊宏搖頭說道,

以新力易利信台灣分公司來說,

負責的只有手機的販售和行銷,

視野、格局既不寬廣,也不前瞻。

而跨國企業的產品,

不但規格無法改變,母公司通常都已有主要的銷售策略,

甚至連廣告都是在台灣以外的地區拍攝。



  更令他憂慮的,是這幾年來台灣分公司的位階一直在下降,

人數也從三、四十人減少到現在的十多人。



  組織扁平化,加上公司的流動性不高,

不禁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未來在這裡,還能有什麼發展?



  「職場上的價值,在於你服務的對象有多少,」

正在檢視人生第一份成績單的余俊宏覺得,以同樣擔任產品經理來說,

他的同學在華碩、明基的影響力,

是從上游設計開始的整條產品線,一直到後端的銷售策略,

管轄區域遍及亞太甚至全世界,

「但我們的工作就是maintain business(維持銷售),」

幾年下來,雖然薪水增加了,但是職掌的內容並沒有改變。



  目前余俊宏已經向新力易利信提出辭呈,

面對未來的不安定感,他決定離開。





本土當紅 第一線參與品牌

  而目前在明基擔任管理師的吳斯傑,

和余俊宏就形成鮮明的對比。



  去年剛在英國取得碩士學位的吳斯傑,

在花旗、匯豐、奇異和明基四個錄取機會當中,

選擇了唯一的本土公司。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來很「工程師性格」,骨子裡卻有著不甘安定的靈魂。



  「我上班第一天才知道薪水多少,

在應徵的時候我問都沒問,因為不管給我多少,我都肯幹,」

看起來仍未脫初入社會青澀模樣的吳斯傑,

一提到工作,熱情全寫在臉上,話匣子也打開了。



  「台灣企業有什麼不好?

從產品的規劃、誕生、銷售,我可以全程參與,就像自己的baby……,」

吳斯傑認為,品牌事業做的是全球運籌,

可以接觸到經營企業的全部領域,像這種成就感,比去外商更有價值。



  進入明基之後,更讓吳斯傑興奮的是,

可以到世界各地和不同國家的人接觸。

「我們內部溝通文件,規定要用英文,

任何場合只要有一個不會說中文的人在場,全部的人都要說英文,」

這讓當初毫不考慮就進來的他感覺到,原來世界這麼大!



  談到未來的目標,吳斯傑希望五年後自己可以領導一個團隊;

十年後能夠整合好幾條不同產品線的工作。



  「如果台灣能夠打出像三星(SAMSUNG)、樂金(LG)這樣的國際品牌,我會感到非常驕傲,」

展現他對品牌、對本土企業的熱情。





大陸磁吸 外商邊緣化台灣

  為什麼這二個年輕人,

對前途的感受有這麼大的差別?

曾經是所有最優秀人才,擠破頭想進去服務的外商公司,

那些令人稱羨的薪資福利,教育訓練和人才培訓制度,是否魅力不再?



  許多曾任或現任外商企業的高階經理人,

不約而同地指出,隨著大陸崛起,台灣被邊緣化,

已使台灣外商公司的魅力快速遞減,而且功能、格局愈做愈小。



  地區分公司有責無權,常讓他們感到有志難伸。



  「跨國公司本來就沒有真正的CEO(執行長)!」

離開惠普(HP)顧客服務事業部總經理、現在擔任威寶電信總經理的王柏堂指出,

每年總公司利潤多少,根本無從得知。

一旦年度計畫頒訂下來,台灣這個市場的比例就確定了。

「平常我們也見不到大老闆,但他的薪水比例,卻是我們負責,」王柏堂露出苦笑地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