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4日 星期五

《遠見》~大學無國界時代 教育鎖國, 台灣能撐多久?





  建立世界一流大學整天掛在台灣人的嘴上,

但是三位烏克蘭留學生,

最近卻給新竹交通大學帶來一場「烏克蘭式震撼」。



  打開上學期的成績單:

包偉力──電物系1A班,總成績是全班第四名、微積分100分、物理98分;

柯冶漢──電物系1A班,總成績全班第八名、微積分80分、物理98分;

安昊宇──電信系1B班,總成績全班第十名、微積分85分、物理99分。





  和他們一同上課、交大光電工程系一年級學生陳冠榮,

在一篇發表於報紙的投書中提到:

這三位烏克蘭學生不僅程度遠遠超過大多數台灣學生,

大一時就能用大二、大三才會教到的觀念及原理,回答老師的提問;

而且永遠保持進取樂觀的求學態度,不像台灣學生上課幾乎不發問,

他們總是圍繞在老師身旁「瘋狂地提問,討論心得。」



台灣教學文化─學生噤口不問、老師學官兩棲

  政大新聞系畢業的德國留學生柯大山也覺得,

台灣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求知意願。

當年,他曾在班上做過「民意調查」,

結果發現大約97%的同學選擇政大新聞系,

是因為父母的壓力或是按照以往的學測成績排名。



  柯大山也很驚訝,台灣學生上課時幾乎不提問,

下課後,也從來不去敲教授的門,

所以教授上課根本沒有來自學生的壓力。

有一回,他上哲學概論,為了一個問題跟老師辯論,

最後老師乾脆把粉筆交給他,讓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老師承認他自己的理論錯了。



  但是台灣學生當中,有幾個能主動求知的「柯大山」?



  台灣老師的敬業態度,也同樣讓外籍生感到錯諤。



  曾在政大、台大就讀的日本留學生永吉美幸,

對於台灣老師有這樣的評價:英文程度好;

上課沒有完整的教材,指定一、兩本教科書;

上課拿著英文書,就開始解釋一些專有名詞,好像是在教英文課。



  還有很多已經在政府工作的老師,仍然在學校兼課,

永吉美幸對此大表不解。

日本國立大學教授是國家公務員,

因此有時候會被派到政府機構工作,

但都是先停止教職;

相形之下,她覺得,台灣教授對學術的態度,沒有日本教授來得嚴謹。



  在這些外籍學生的眼中,

台灣的大學水準,實在不夠世界水準。



國際學術交流─台灣學子不負笈、外籍生不來

  從國際化,特別是吸收國際人才的角度衡量,

台灣也比大陸落後一大截。



  2002年,有1萬6998名外籍生到中國大陸修學士以上的學位,

占大陸大學以上學生總數的0.24%。相形之下,

來台的外籍學生只有1283人,比重約為0.14%。



  在兩岸的全球化競爭中,

台灣不但在金融、物流、資訊流等競爭中,敗下陣來。

現在連最關鍵的人流競爭,台灣也落後大陸愈來愈遠。



  美國教育基金會台灣辦公室最新統計顯示,

2004到2005年的台灣留美學生總數2萬5914人,

比前一年減少1.3%;

同樣是亞洲國家的印度、中國、南韓、日本,留美學生人數,

則居前四名。



  政大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IMBA)執行長陳春龍,

就親眼見識到台灣學術實力在美國的消長。



  陳春龍1988年到密西西比州州立大學任教時,

全校台灣學生有兩百多人,中國學生不到十人;

2004年時,台灣學生不到十人,中國學生則超過三百人。

而且,過去五年,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超過30萬人,是台灣的五倍以上。



  兩岸教授在美國大學任教的人數也逆轉。

1988年時,在密西西比州州立大學任教的台灣教師有十人,

中國教師一個也沒有;

但是2004年時,台灣教師只剩下5人,中國教師則多達40人。



  「美國的學術界已經被中國壟斷,台灣已經沒有機會了,」

陳春龍無奈地表示。



  眼見台灣留學人數逐年下滑,

政府採取「請進來」的方法。

前年,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

親自召集教育、外交、經濟相關部會,

研擬「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擴大招收外籍學生」的方案,

透過獎學金、補助學校的方式,

希望在台灣修學士以上學位的外籍生人數,

由2002年的1283人,十年內增加十倍。



  但截至2005年,

在台灣全職修大學學位的外籍生也不過2853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陳德華承認,與原訂目標有段距離,還有待努力。

1 則留言:

yuyu76524 提到...

........就靠大家好好加油吧!!是嗎?